夏令时的困惑
对于像我一样一直生活在中国的年轻人来说, 夏令时也许是比较一个陌生的概念. 那么, 夏令时到底是什么呢? 答: 夏令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,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“夏令时间”。一般在天亮较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,可以使人早起早睡,减少照明量,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,从而节约照明用电。 据称最早有夏时制构思的是美国著名政治家、科学家本杰明·富兰克林,他在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期间,觉得法国人晚起晚睡的生活习惯浪费了大好的阳光,建议他们早睡早起,这样每年可以节约6千4百万磅蜡烛。夏时制在英语里就是“节约阳光时间”的意思。 到1907年,英国建筑师威廉·维莱特正式向英国议会提出夏时制的构思,主要是为了节省能源和提供更多的时间用来训练士兵.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国首先实行夏时制,英国因为怕德国会从中得到更大的效益,因此紧跟着也采取了夏时制,夏时制节省了约15%的煤气和电力,而法国不久也效仿实行。 1942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美国又再度实行夏时制,1945年战争结束后取消。1966年,美国重新实行夏时制。欧洲大部分国家从1976年,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首次石油危机(1973年)三年后开始实行夏时制。 1986年至1991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六年夏时制,每年从4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2时整(北京时间)到9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(北京夏令时)…